商志雍/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專任教授
父母有時會發現自己的小孩活動量大而且衝動性很高,常常把家裡東西弄得亂七八糟,孩子也容易因為小事情就情緒爆發,沒有一刻能安靜下來。而學校的老師也可能會反應孩子上課時東張西望,甚至離開座位跑來跑去,無法集中注意力,因而造成人際關係的衝突或學習進度的落後。若是出現以上這些狀況,或許須要考慮孩子是否患有「過動症」的可能性。但如果要確定診斷,還是須經過兒童心智科醫師的正式評估,避免由家人或朋友任意給孩子貼上標籤,因為這樣不但無法幫助孩子,反而會增加更多的擔心與困擾。
在兒童青少年的情緒行為問題中,過動症是一個常見的臨床診斷。而「過動症」只是簡稱,其全名為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(Attention Deficit / Hyperactivity Disorder,英文簡稱為ADHD),主要症狀為注意力不足與過動衝動行為。根據美國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》第五版(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,Fifth Edition,簡稱DSM-5),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要在十二歲以前就有症狀,這些症狀要至少出現在兩個不同的場所,例如家裡、學校、或工作環境,並造成學業、社交、或職業功能上的障礙,而且不是其他精神疾病或發展障礙症所引起的症狀,這樣才算符合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臨床診斷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個案會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症狀,包括注意力不足與過動衝動行為。
一、注意力不足
個案經常無法注意細節,在學校寫作業、工作、或其他活動上經常粗心犯錯;在工作或遊戲活動時經常無法維持注意力;容易受外界刺激影響而分心,外界一有什麼聲音或刺激,注意力馬上就被轉移;經常不能照著指示把事情做完,例如不能完成學校作業、家事、或工作場所的職責;在工作及活動時無法進行規劃;經常逃避、不喜歡、或排斥參與需要全神貫注的任務,例如學校作業;經常遺失工作或活動必備之物,例如玩具、課業簿、鉛筆、書本、或文具;在日常活動經常遺忘事物。
二、過動衝動
個案經常手腳扭動不安;在課堂或其它需要好好坐在座位上的場合,時常離開座位;在不適當的場合經常四處奔跑或攀爬;無法安靜地玩遊戲或從事休閒活動;經常處於活躍狀態,身上好像裝了個馬達一樣四處活動;話量很多,經常嘰嘰喳喳講個不停;在老師的問題還沒講完以前就搶著說答案;進行需要輪流的活動時經常有困難,不能耐心地排隊等候;經常打斷別人的談話或活動。
另外也要說明,並非每一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個案都有以上全部的症狀,有些人的表現以注意力不足為主,有些人則是以過動衝動為主,還有些人則是同時合併注意力不足和過動衝動行為。
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治療方面,目前主要是以藥物治療為主,在世界各國的長期追蹤研究都一再顯示,藥物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環,經過臨床醫師審慎的選用藥物並密切的評估療效,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核心症狀比較能夠獲得有效的改善。
除了藥物治療之外,父母與老師也須要互相合作,與孩子訂立清楚的行為規則,使孩子不論在家或在學校都有一致的標準,並且維持每天生活規律的習慣和作息,而當孩子達到這些標準時也要適時地給予鼓勵,用耐心、同理心與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,這些態度都有助於建立正面的親子關係。透過上述的治療與訓練,將能逐步地增加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的自我控制的能力,進一步提升在學業及人際關係方面的表現。